10月19日至20日,我很榮幸以志愿者的身份旁聽了東方魂杯第十次學習會,在此非常感恩老師的教誨。這次學習會中,老師為我們揭示了《中庸》中所蘊含的圣賢智慧。也正是通過這次學習會,讓我更加堅信圣賢之道可學而至。縱然每個人生來不盡相同,但都能通過深刻學習和體悟圣賢思想,讓自己的生命煥然一新,為國家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。
“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”《中庸》開篇便為我們揭示了每個人生而不同的真理。老師進一步說,大部分人的性格心性生來便確定了,勇敢者本就勇敢,怯懦者生來便怯懦。所以,如果對圣賢智慧不能深刻學習與領悟,很難改變。
無論在學習、工作還是在生活中,我們總有各種不順心,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和遺憾,也總有這樣那樣的抱怨。這都是因為我們缺乏真正的智慧指引,只關注自身小我的利益得失而導致。真正的智慧何在?老師通過對《中庸》的深入解讀,讓我們明白了智慧就在每個人的心中自然有之,不必外求。只是需要在自己心上狠狠下功夫。
《中庸》有言:“自誠明,謂之性;自明誠,謂之教。誠則明矣,明則誠矣。”老師教誨我們說,在心上下功夫,就一定要做到“明”和“誠”。捫心自問,我們對朋友誠實嗎?對父母誠實嗎?對老師真誠嗎?如果連對自己都做不到誠實,何談對他人誠實呢?沒有誠實這一做人的基礎,內心如同蒙上厚厚灰塵的鏡子,看不清他人也看不清自己,毫無智慧可言,自然是一事無成。
“做人要地道啊!”老師的諄諄教誨一直縈繞在我們耳邊。
《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》也一再告誡我們,唯有不斷的“明心”和“凈心”,才能深刻地知道自己不知道,從而更進一步開發自己心中無盡寶藏。不能明白和體悟人生的真相,讓我們的生活痛苦不堪。既然如此,我們為什么不去按照圣賢所指引的道路前行呢?
“至誠之道,可以前知”。我們的迷茫都是內心不明和貪欲的體現,所以我們往往為小我而奔波和勞碌,對許多人或事嚴重缺乏誠意。老師教導我們:真誠地對待事事物物,對待他人和自己,在心上下功夫,自然會開闊心胸與格局,于是心中智慧也自然呈現,一切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。這就是所謂“至誠如神”!
心是一切事事物物的源泉之源泉其實,圣人的智慧來源于心,“心是一切事事物物的源泉之源泉”。心上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就。我們的困惑、苦難、貪婪和自私,都是我們內心不明和貪欲的真實反映。老師教誨我們:在圣賢的眼中,世界規律清明,一切普通人眼中所謂的不善,圣賢都能通過智慧的教化改造而變得美善。而想要追隨圣賢,一定要不斷品讀圣賢經典,聽從老師的教誨,在心上下功夫,更是要摒棄“小我”的念頭,為善于人,為善于世。圣人慈悲化育天下,我們縱然不能一下子達到那種偉大崇高的境界,也要不斷明心和反省,警醒自己善無止境,不可一刻放縱內心小我作祟。
“中庸之道——不可須臾離也。”我當用這句話來時時刻刻敲打己。
老師在學習會中與我們分享了一副自己寫的對聯:“書山文海,只讀古今圣賢。”“士農工商,唯做世間偉雄。”老師用短短20字便囊括了世間所有為人處世之道,它也是我們應該秉持的立身法則。
我也明白自身孽根太多,都是因為沒有真正在心上下功夫,下的功夫遠遠不夠!心中無誠,自然難以進步。但此次學習會后,我對圣賢思想的理解更近一步,對老師的信賴愈發堅不可摧。感恩老師對我的教誨,我一定摒棄內心的小我,用此生來踐行圣賢之道。也肯請老師與聽課同仁做見證,我定不會走回頭路,唯有向善向前,為利益國家乃至世界而奮斗。